產品分析-線上課程平台關鍵策略
從定位及市場來看未來的可能性
前陣子因為接案需求,剛好在研究線上課程平台相關功能和方向,目前台灣關注的產業還是以電商居多,好像沒什麽人在討論線上課程平台, 全球在線上學習的需求相信還是在持續增加,該如何做出區隔是關鍵,有點像在麥當當與肯德基強勢主導的狀況下開一家頂呱呱,俗稱的藍海市場。
以下將開始進行不專業分析,因為都不是上市櫃公司所以查不到財報,也沒進去上班過,自然也沒有數據實證。只能當鍵盤福爾摩斯😞 歡迎討論
線上課程平台的營運模式
這篇討論主要以“銷售線上課程和周邊服務” 項目為主,不包含銷售客戶資料,或銷售教學工具,app安裝等盈利項目的企業。
跟一般電商分類一樣,畢竟只是販售不同“物品”。
B2B2C 分成兩種,一種是招募學校老師線上課程,或提供教育機構整合方案,另一種則是提供老師獨自架設管理課程網站的工具平台如 Teachable,但台灣不怎麼流行這種,老師們普遍還是依靠大平台的流量及加持。
C2C 是大家較為熟悉的模式,任何人通過審核即可在平台方上架課程,與平台方互拆分潤。要注意的是,C2C 可以是垂直型或綜合型平台,例如Udacity是以資訊領域為主題的課程平台,Hahow與Udemy則是綜合型。
B2C則是自己創立品牌包含架設網站與金流等並獨自販售課程,老師也是自家員工,或固定合作,如六角學院,通常這類也會鎖定某一特定領域。
B2C 的品牌模式與營運都與其他兩者不一樣,目前也不是很具“商業拓展性”,原因在於自己擁有一批合作老師是很不敷成本的,也很少老師是以教課為主業,你會發現以教課為主業的老師會傾向擁有自己的獨立品牌,而不是掛在某個品牌之下,除非你是補教業者。因此我會就其他國內外知名平台去分析重點,以及還可以發展的空間與策略。
線上課程平台的重點?
一個線上課程平台要成功,我認為有四個重點,課程內容定位,營運服務, 網站/手機易用性,資訊分類。
各自的定位
有趣的是,各大平台都有自己明顯的區隔,學術專業就找coursera或edx,外行人想入門某項技能可以找 hahow,或udemy,程式相關的可以找udacity。
既然udemy 跟 hahow 屬於同一種類型的平台,但他們最大的差別第一來自於語言,第二,課程風格。語言絕對是一個大因素,因為udemy絕大部分的課程沒有中文字幕。課程內容上,udemy所提供的內容非常雜,選擇太多,且品質差距很大,呈現youtube的流量趨勢,只有少部分被標示 “暢銷課程”的課程被大量購買觀看。而hahow的課程每一部都具特色,不會有同一種內容由很多老師開課的狀況,且課程視覺設計也都很仔細,這裡可以帶到一個在視覺上西方vs東方的差異,詳情可以看未來下一篇文章。
當是垂直式的市場時,針對此一客群的客製化需求能更清楚劃分市場,如果與一般平台一樣提供課程,那使用者為何不去使用綜合式的平台?以 udacity 為例,主要服務對象為Saas軟體產業人才,因此也推出很多跟求職相關的功能,可用編輯器和線上指導等,甚至幫助企業進行人才應徵。
用戶增長策略
大家都知道平均而言獲取新客戶的成本是維持舊客戶的好幾倍,因此維持舊客戶很重要。但為了拓展市場及彌補少數客戶的流失,獲取新客戶必須同時進行。
hahow 有效獲得曝光的管道大部分是透過老師自身的知名度, 透過老師的推廣消費者能得知hahow的這個平台。等於是一個低花費的社群行銷,因為老師會透過fb, youtube 等進行宣傳。當學生產生興趣造訪網站,下一步是成為會員,而hahow提供了 “會員試看” 功能,因此學生為了更了解課程內容,進行註冊,系統就得到了EDM , FB 的行銷入口。另外特別的是,右下角有一個類似chatbot 的功能,除了一般疑難雜症,也會以擬人的方式進行課程宣傳,比起生冷的inbox 通知 ,chatbot 通知更具有溫度,也比起蓋版廣告,區塊廣告,使用者並也不會覺得被打擾。
udemy的收藏功能,設計上能讓你從收藏直接轉入購物車,而固定優惠的活動,真的每幾天就會出現一次 90% off 優惠,就像星巴克的買一送一活動一樣,只要優惠一出現消費者就會開始重新進入網站購買。 而在社群與EDM的投放幾乎是沒有,主要是依靠聯盟行銷來觸及使用者。
當然所有的行銷還是建立在優良的平台和課程服務之上,因此所有的行銷手段就只是加持而已。
企業端的拓展
大部分的平台在顧客端獲得成功後,便轉往企業/學校進行合作,企業在買下方案後,也是員工進行使用,也就是前期的那些成功的客戶。Coursera 在這個領域會是最成功的,幾乎可以在世界都有市佔率,因為企業需要的是專業上的進修,Coursera 在每個領域的課程基本上都是最完整最專業的,如果是一般篇實務入門的課程,客群會是以中小企業為主。
除此之外還企業方案能更有效的擴張沒涵蓋到的消費者,那些沒有購買一般服務的客戶,以Coursera為例,加價付錢即可拿Certificate,或是採月付制的方式,吸引到的可能都是比教低階的用戶,而企業方案提供一個可以網羅高階使用者的機會。
獲利與成本
除了開發的人事成本外,這裡要討論的是,營運行政成本和媒體播放成本。如果說便利商店有自動化的省錢方案,一般平台也會有類似概念,客服,對帳,退費,教師開課諮詢,以及網站設定的操控程度 ,都需要人力cover。平台的規模越大一定會越朝向自動化發展,需要投入越多,也會需要架設越多功能,從chatbot 到管理訂單等等,業務越繁瑣則越像無底洞那樣,無限拓展,是一般消費者也容易忽略的背後運作。
目前在台灣只剩下垂直市場及學術市場兩者的空缺了
整合來說,Hahow已經佔據了綜合市場的需求,也不覺得有什麼致命的缺陷等待創新,而學術方面台灣的產能則無法與國外比較,只能引進國外的方案。
而為什麼垂直市場可行呢?台灣的資源沒辦法同時做到深度與規模化的程度,在綜合型平台已經有強大對手的情況下,只能往深度發展。以垂直市場的客源數來說,不必考慮規模自動化的成本問題,而前面所提到客製化成本,在技術成熟後可以轉為企業端服務等加值服務販售。也因為垂直的特性,行銷上也可以更精準投放。
目前可以看準的垂直市場,其實滿多的,除軟體外,投資理財, 攝影,設計等…都滿指日可待的,消費者基數都會持續往上成長。
如果對產業或產品有興趣的話,幫我多按幾下拍手 👏👏👏
迴響不錯的話,下一篇可以更精細的從功能設計與資訊架構比較囉你個鼓勵是我前進的動力,矮額XD